close

PB初版原型是在1985年的波士頓誕生的,波士頓是美國東岸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首都,據考察現在家家戶戶必備的『電話』就是亞歷山大‧貝爾在這裡發明出來的,當時一家叫做Cullinet(卡里尼特)的資料庫軟體公司所開發,Cullinet公司對台灣人來說沒什麼名氣,但這家公司當時在美國卻很有名,它是1978年第一家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軟體公司(同時期微軟才剛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爾基開張不久,鮮為人知,微軟的股票是1986年上市的,比Cullinet晚8年之久),同時也是網狀式(network)資料庫中代表性產品IDMS(Integra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的擁有者。

在1984年時不但微軟的Windows 3.0連影子都還看不到(windows 3.0是在1990年6月上市),當時大多數的程式都還是跑在大型主機上,不過Cullinet就已經預知到了以PC為基礎的資料庫開發工具的需求即將興起,他們希望開發出一套在PC上運作的GUI開發工具,且當借重當時在327X大型主機上非常成功的ADS-Oline產品經驗,這個在PC上的開發工具也將擁有快速開發、即時編譯、能同時支援程式碼撰寫、編譯、除錯與所見即所得的應用開發互動方式。它同時也擁集中式的資料庫查詢功能,以及提供針對多種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工具的介面,更可以從開發環境中直接產生執行碼。

最初Cullinet找來Dave Litwack(德夫 李衛克)做為這個工具的研發經理,他正是PB這個工具的奠基人,這裡我個人覺得Dave Litwack了不起的地方在於當時他主導了兩個PB關鍵特性:分別是物件導向的開發基調以及獨立處理資料邏輯的物件的工具發展方向,而這兩個超越當代的特性也讓PB維持了好一段時間的優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